教育部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。首次推出490門“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”。其中包括468門本科教育課程和22門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。
在線開放課程又稱“慕課”。作為一種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,它打破了教育的時空界限,推倒了學校的“圍墻”,顛覆了傳統大學課堂教與學的方式。“只要你想學,慕課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,它可以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。”自2016年起已經陸續學習了15門慕課的華中農業大學學生彭曉說。
推倒高校“圍墻”
首批“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”中,以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武漢大學、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為主開設的課程有344門,占比70.2%。由包括院士、教學名師、長江學者等在內的教授領銜的課程有340門,占比70%。
慕課推倒了高校的“圍墻”,讓更多的人可以體驗一流大學課程。
2018年的研究生考試,大四學生葉萱報考了清華大學傳播學方向。在備考期間,由清華大學崔保國教授主講的《傳播學原理》正好在“學堂在線”開課。“課上很多知識點都被我列入重點復習范圍。”葉萱跟進了全部課程。能在考試前感受目標院校的專業課,讓她心里踏實了不少。
杜遠入職互聯網公司已一年多,為了提高專業技能他在“愛課程”上學習了中國人民大學的《數據系統概論》。每次看完課程視頻之后他會在討論區與同學們交流技術和理論問題。“工作多忙我都會堅持完成作業,感覺又回到了大學時光。”杜遠說,即將到來的春節他打算繼續跟進相關課程,利用假期時間給自己充電。
惠及更多學生
“過去我們在學校里開一節通選課,最大的教室擠滿了也就能容納600人,有的同學甚至要坐在地上聽課,可在線開放課可以容納16萬人聽課。”
聽課人數的轉變讓北京大學教授葉朗不禁感嘆“這在從前是很難想象的”。他在“智慧樹”上開設的課程《藝術與審美》此次入選了“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”。目前在平臺上累計已有19.8萬的學習量。
數據顯示,近5年來,中國的慕課建設與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,有關高校和機構自主建成10余個國內慕課平臺。460余所高校提供的3200余門慕課上線課程,吸引了5500萬人次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。此次公布的首批課程中,選課人數超過10萬人次的就有78門。
慕課建設與應用也實現了大范圍的優質資源共享。西部高校獲得高水平大學教學支持,共享2400門優質課程,已有600多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。
慕課不僅讓更多的學習者獲益,也讓老師們獲得全新體驗。“數萬條評論中,學生用了‘震撼、精彩、神奇、顛覆了理解、愛上了這門科學、打開了一扇門’等詞匯表達學習慕課后的感受,這是教師做慕課的最大動力。”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戰德臣說道。
未來再上臺階
“現在的大學生都是互聯網的‘原住民’,他們對互聯網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,習慣和善于用‘互聯網+’的方式學習知識、捕捉信息。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提出,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慕課意義重大。
未來,教育部將繼續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,建設兩個“一萬門”精品課程。預計到2020年,以國家名義推出3000門“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”和1000個“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”,進而帶動1萬門慕課和5000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在線運行。同時推動各地因地制宜,也推出1萬門線上線下省級一流的精品課程。
這兩個“一萬門”,將推動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躍上新的臺階。吳巖在發言中表示,要為此做好相關配套制度的跟進。
通過使用評價、定期檢查等方式,教育部將對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在線運行、實際應用、教學效果等進行跟蹤監測和綜合評價。吳巖提到:“我們設定了5年的共享時期,在5年期間,不完善、不改進、不更新的課程,將會被取消‘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’稱號。”